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

发布日期:2023-05-29 14:37

—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的重要论述(一)

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,被视为“国之四维”之一,又被视为“仕者之德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倡导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,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,在2013年4月举行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特别指出,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,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。

必须看到,不同于古代士大夫的廉政文化,中国共产党人的廉洁文化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,彰显克己奉公、崇廉拒腐、尚俭戒奢、甘于奉献的价值理念,反映社会对廉洁价值、廉洁规范、廉洁风尚的思想认同和精神追求。

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的论述非常丰富,既有对廉洁文化重要作用的论述,比如“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,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”“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,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”等;也有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修身正己的要求,比如“廉洁自律”“廉洁从政”“廉洁用权”“廉洁修身”“廉洁治家”“廉洁奉公”“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”“把干净和担当、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”“正心修身,涵养文化,守住为政之本”“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”等;还有对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要求,比如“涵养廉洁文化”“弘扬忠诚老实、公道正派、艰苦奋斗、清正廉洁等价值观”“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”等。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,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、管党治党的重要理念,时刻提醒全党同志要清清白白为官、干干净净做事、老老实实做人,始终守住廉洁自律底线,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。随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步步深化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,建设廉洁文化的若干具体要求写入制度、固化下来。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把“清正廉洁”与“信念坚定、为民服务、勤政务实、敢于担当”一道,明确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。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》把“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”单列一款,强调“建设廉洁政治,坚决反对腐败,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”。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》紧扣廉洁自律主题,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、优良传统作风,坚持正面倡导、重在立德,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高标准,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。近日,中央印发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》,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“三不”的基础性工程作出部署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党章党规的新阐释新规定,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共产党人廉洁文化的内涵,赋予其强烈的时代气息,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新时代廉洁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、以革命文化为源头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、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。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,离不开良好党内政治文化的熏陶和滋养,因此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,引领廉洁文化建设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大支点,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是新时代廉洁文化的重要源泉。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,必须激活和传承红色廉洁基因,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;丰富发展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,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、秉公用权的文化环境;推动中华优秀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、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。

与廉洁文化相近的概念是廉政文化,后者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,折射出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。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的核心内容都是廉,都以崇尚廉洁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,融价值理念、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,但两者侧重点又有所区别。廉洁文化建设既要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为重点,又要重视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改造。只有社会廉洁文化同公职人员廉政文化互动共建,才有利于遏制公众价值观扭曲和社会潜规则盛行,有助于培育社会对贪腐行为的“零容忍”心理,对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基础性、综合性影响。可见,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提升和延展,必将有助于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多维度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,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,树立崇德向善的行为规范、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尚。